台東市區
鐵花村
鐵花村音樂聚落為觀光局「國際光點計畫」的第一個正式營運據點,由臺東音樂人和藝術工作者共同打造的音樂聚落及在地發芽的慢市集,可說是臺東的音樂集散地,如茵的草地,高大的老樹,散發一股自在、悠然的氣息。
美術館
小而美的臺東美術館,是東臺灣地區唯一以「美術」為主題的展覽空間,寬大的綠色草坪讓人心曠神怡,草坪上置放代表臺東的原住民圖騰,幾座公共藝術作品散佈,漂流木藝術充滿質樸觸感,整個空間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心中對藝術的萬分感受油然而生。
臺東美術館分為兩期館舍,一期館舍的主要功能是展示與典藏,館內設置山歌及海舞兩個展廳,另外有展示庭園、雕塑中庭、行政區、會議室及典藏室。二期館舍則是以活動性質為主的空間設計,包含文創教室、藝術主題餐廳、創意產業商店、駐村藝術家休憩室等空間。
國際地標
臺東是一塊不同族群交會與融合的土地,國際地標兩端分別為一道斜坡與階梯,以此象徵兩股力量的匯集,屋頂使用圓型代表團結,呈現生生不息、在地著根、向上提升的生命力。
國際地標座落在臺東海濱公園,園區內有人文主題步道、劇場、廣場、湧泉地景以及公共藝術,是一處以「人」為主的空間,空間設計與一望無際的太平洋相互呼應,人們可以在這裡駐足聽濤、賞海,感受海洋氣息,清晨時分,與國際百年地標一起迎接曙光,開始活力的一天。這裡也是藝文表演的絕佳舞臺,音樂與海潮聲交織成動人的樂章,舞臺下的聽眾隨著音樂搖擺身體,一起享受音樂無國界的自由氣氛。
國際地標結合人、海、文化、歷史等意象,賦予海濱公園全新的生命,黑夜白天各有獨特風華,請你一起來感受。
山海鐵馬道
騎著自行車旅行或是挑戰環島,已成為生活忙碌緊張的現代人最不可或缺的休閒活動之一。由於臺東的優美景色和悠閒步調,來臺東騎腳踏車變成相當熱門的行程之一;同時也因此讓遊客能夠更深入了解感受臺東的美好。
環繞臺東市區的山海鐵道,又稱為山海鐵馬道,全線長達21公里,其沿途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優美景緻,包括臺東森林公園、卑南文化公園、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大圳親水公園等等著名景點,值得遊客細細探訪、發掘這片擁有壯麗山巒與廣闊海景的人間美境。為難忘的東部之旅再增添了幾分知性之美。
史前博物館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位於台東市博物館路上,籌建緣於1980年東線鐵路於卑南站(今之臺東站)施工,揭開埋藏豐富史前文物的遺址。卑南遺址不僅是臺灣考古史上最具完整聚落模式的考古遺址,也是東南亞及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各界未免遺址遭破壞,遂有設館保存之呼聲。經由臺大考古隊數度搶救發掘,並在多人努力與爭取後終於在民國79年2月1日成立籌備處,並自90年7月10日試營運,後於91年8月17日正式開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主的博物館,更是第一座集合了博物館、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更是臺灣東海岸第一座屬於國家級的博物館。
豐源國小
豐源國小位於台東市,是座校舍外觀為地中海藍白景致的新建築,對映著青山、藍天與大海的景象,十分浪漫,自改建後即成為台東知名景點,不少遊客紛紛慕名而來,就是為了欣賞台東最具特色的校園。
森林公園
臺東森林公園舊稱「黑森林」,位於卑南溪出海口,整片區域因防風而種植木麻黃,遠看林相漆黑一片而得名,因位於臺東市郊交通方便,故將黑森林與其周圍整治而成的三座湖泊納入臺東山海鐵馬道的範圍,取名為「臺東森林公園」。
臺東森林公園內設有自行車道,穿越木麻黃林並連接三座湖泊。三座湖分別為地下湧泉形成的「琵琶湖」、原本為沼澤濕地後經過整治的「鷺鷥湖」,與人工興建能夠舉辦各項水域及鐵人競賽活動的「活水湖」。三座湖泊與木麻黃林形成完整的河口海濱濕地生態,物種十分豐富。
臺東森林公園約位於臺東山海鐵馬道順時針方向13至19公里處,從防汛道路進入並與臺東海濱公園接壤,可沿防汛道路前行或轉進森林公園內,鐵馬道沿途經過防風林與三座湖泊,可以飽覽自然生態與美麗風景,十分值得前往。
鯉魚山
鯉魚山視野良好,是臺東市區最寬廣的休閒綠地,大海環繞其前,登臨山頂,晴空萬里時可遠眺蘭嶼及綠島。
傳說中,鯉魚山是由兩尾魚組成,而且晚上還會移動,後來藏在山中的金銀財寶被荷蘭人挖走,留下現今鐵道旁的兩個大山洞,也就是鯉魚山的魚眼,鯉魚失去雙眼,就此被固定在原地。
若從山下往山上看去,鮮紅色的龍鳳佛堂相當醒目。1968年開挖地基時,龍鳳佛堂的位置曾因挖出史前時代石棺及石器文物而名噪一時。鯉魚山公園裡有其他年代久遠的遺跡,如紀念碑、防空洞、忠烈祠、碉堡、砲臺,讓這原本就安靜的鯉魚山,更添一份肅穆感與思古之幽情。
忠烈祠前的大坡道,每逢假日或節日,走在大坡道上時常有小販夾道相迎,販賣著熟悉的小吃或簡單的玩具,可愛的小孩走著,跑著……這些成就大多數臺東居民的成長回憶。
登上鯉魚山,整齊劃一的臺東市街盡收眼底,再往遠處看去,太平洋一覽無遺,層次豐富的藍在海平面上閃耀著。
寒舍山莊
寒舍山莊文物館位於台東縣卑南鄉頂岩灣,館長曾宏賢先生及其夫人於十年前,以「奉茶」的古樸心情開設『寒舍茶莊』。由於曾先生具懷古情思並熱愛古文物,長 年蒐集台灣早期民俗文物及原住民文物。民國八十九年時因緣際會接收聞名的古董收藏家張次郎先生的收藏品,包括以整顆樟樹雕成的米桶、瓊麻手工編織的漁網、 竹製水鏡、木製魚槍、琉璃珠飾品、樁米器、石杵、百齡以上的樹皮衣及各式原住民雕刻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