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縱谷區(沿9號省道由北往南)

池上大波池

大坡池又名「池上大埤(陂)」,主要的水源是來自新武呂溪伏流以及人工水圳灌溉附近水田後的溢流水,池水則由排水口向北流出,成為秀姑巒溪源頭之一。 大坡池更是擁有許多物種的珍貴濕地,周圍有許多獨特的植物生長,也常常吸引特殊鳥類或動物來此棲息定居。 在每年七、八月時,會舉辦大型的「竹筏季」活動,每個周末都會有竹筏的體驗活動,是相當富有古意和樂趣的遊湖方式。遊客乘著竹筏在湖上悠然自得的欣賞美麗風光,穿梭在一片片荷葉中間,彷彿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池上飯包是台東縣池上鄉的特產,2002年池上鄉公所與池上飯包原創老店合作成立了「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館內設有歷史文化區、農田農具區、稻米文化 區、池上飯包區、以及古早飯包區等展示區,以文字及圖片介紹池上飯包六十餘年來的發展沿革,並完整保存早年做飯包的傳統爐灶等器物,供民眾參觀兼具文化保 存與教育等多重功能。

池上花海(四季花園)

位於池上鄉農會金色豐收館旁的花海,佔地兩公頃,在日據時代其實是一個飛機場,是廢土回填再利用製作出的觀景平台,也曾是水稻育苗場,永續經營的花海,結合了生態水池與水生植物,遠觀猶如畫作般美麗。隨著春節假期結束,各地花海即將落幕,台東池上的花海卻能依然嬌豔盛放。


金色豐收館

金色豐收館是池上鄉農會為了結合休閒與教育所規畫的稻米觀光工廠,將碾米的製作過程透明化:檢驗分級、低溫烘乾、礱穀、加工、包裝,並以文字搭配專業人員解說,讓遊客能見識到這些先進設備是如何為我們所吃的每一粒米層層把關、篩選。
金色豐收館不僅有文物區、體驗教室,還提供免費的場區預約導覽,以及禮品展售中心等服務及設施,成為全臺唯一結合精緻碾米加工與稻米教育的觀光工廠。另外也展覽了許多農事用具例如牛嘴套、秧盆、點心籃、風穀機等,有著濃濃的懷舊氛圍,讓人在參觀的同時亦能感受從事農作的辛勞。
遊客們在參觀完靜態的展覽後,可以體驗動態的體驗活動如:親手碾製米、爆米香DIY等等,還可以將自己包裝的米帶回去做紀念,也能吃到濃濃古早味的豐收飯,「有吃又有拿」的一系列活動,讓遊客不僅僅只是參觀,還能親身接觸這項古老的產業。

客家文化園區

充滿客家風情的文化園區是由行政院客委會與臺東縣政府共同投資新台幣1億6,500萬元,於2003年開始推動臺東縣客家文化園區的興建計畫,於2006年9月完工啟用。館內的一樓設置有視聽教室和客家文物展示館,視聽教室定時撥放紀錄片及客家電視優質節目供民眾觀賞;二樓有特展室和客家電視館和圖書館,特展室的文物是由關山國中提供近年來所蒐集的100多種客家文物。而客家電視館是與客家電視台合作設置,由客家電視台策劃、佈展常態使用,並定期更新展覽內容,現場還有節目場景的重現,可在這體驗當主播的感覺。
進入園區前,就會看到以油紙傘狀高柱作為入口意象,象徵東部客家穿山渡海移民的精神。園區內的建築造型則運用東部農村建築形式、迴廊及自然素材(石材、木材、竹、植栽等)加上局部鋼材,塑造符合東部映象之農村建築院落。園區內的規劃以東部縱谷地區客家聚落之生活面、產業面、文化面等相關體驗活動為主軸,延伸出停車服務、入庄廣場、入庄服務區、養身百草區、技藝體驗區、點心庄、懷舊產業區、客家文化學苑、童玩遊樂區、鄉民農園區、狀元大道等區域的設置。


伯朗大道

伯朗大道正式名稱為錦新三號道路,因筆直兩旁無電線桿,加上收穫時道路兩旁金黃色稻穗搖曳的美麗而被伯朗咖啡選中拍攝廣告,之後金城武代言的長榮航空亦來此 取景,自此聲名大噪,將這條道路暱稱為「伯朗大道」。而伯朗大道上的一顆茄苳樹,因拍攝金城武奉茶片段而被稱為「金城武樹」吸引許多追星族及遊客前往。因 伯朗大道平時為產業道路,供農民們務農時使用,前往造訪時請不要任意踐踏農田及擋住務農車輛

關山米國學校

為推廣關山米與讓民眾體驗稻米處理過程,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將舊碾米廠改建成米國學校。米國學校位於台9線道路旁,牆面上漆上米寶寶的圖樣,十分好認,園內擺設也十分富有朝氣。
米國學校設有水稻文物館、米食DIY教室、米雕教室、農產品展售中心,除了可以參觀製米器具與不同種類稻米之外,還可以預約DIY,親自體驗製米過程;另外米國學校古早味的大碗公飯也是特色之一。
米國學校旁就是關山花海,在對的季節來到此地,可以見到由花拼貼成的各種圖案,花海內有步道可供民眾進入拍照欣賞,還有許多裝置藝術與小水塘,悠遊其中欣賞花朵的美麗,十分愜意


關山親水公園

關山親水公園位於東部海岸山脈及中央山脈的縱谷位置間,地理環境位置清靜優雅,園內的卑南溪又是全省水質污染最低的河流,於此青山淨水之處設立臺灣第一座環保公園。
關山親水公園占地廣大,總面積達34公頃,利用新武呂溪和豐富的地下源流,規劃為充滿鄉野氣息的親水空間,不但毫無污染,更是清涼無比。遊客們可以脫下鞋襪、捲起褲管,在安全又潔淨的人工戲水河道、噴泉廣場與戲水區裡,充分享受與水親近的樂趣。除此之外,園區也提供停車、休息、餐飲、集會、園區資訊、教育展示、解說等相關服務,而主要設施有觀景亭台、觀星台、賞鳥屋等。最特別的是有一座長約800公尺的帶狀人工湖,湖邊遍植草地且綠樹成蔭,為棲息在湖中的各種野鳥提供了隱密的庇護,是遊客觀賞野鳥與水中悠游的魚兒的絕佳地點,若登上高大的觀景台,更可眺望關山鎮上的田園風光。
另外,親水公園與關山鎮著名的環鎮自行車道結合,為全臺灣最有名氣且富有規劃性的休閒自行車道,遊客可以盡情的騎著鐵馬遊關山。動靜皆宜的關山親水公園早已成為一處寓教於樂的休閒遊憩好去處,如果您還不曾去過,不妨找個時間,造訪關山親水公園一趟吧!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是全台第一座專用自行車旅遊道路,全長達12公里,騎腳踏車環繞全鎮約一個鐘頭。車道以水泥路面為主,中間以紅磚裝飾成中線分隔,雙向都可通行,兩側有枕木欄杆,全程與交通要道隔離,既安全也不受汙染,旅客可以透過健走或騎自行車環遊關山來享受難得的鄉村風光。
自行車道環繞關山,路況平坦舒適,分為「親水段」及「親山段」兩部分。首先進入「親水段」的路段,一座和環鎮單車道相呼應的關山親水公園,沿著清淺的關山大排與紅石溪而行,旅客會看到紅石溪旁有許多水牛在此休憩,溪流兩側盡是整齊遼闊的水稻田,一年四季隨著農夫種稻、收割時序變化,稻田景色跟著不同,可以欣賞綠油油的嫩綠秧苗、大片寬廣的稻浪、飽滿豐饒的稻禾,或者是金黃色的油菜花海;另外,沿途會經過檳榔小徑、灌木叢夾道等景點,四周綠意環抱,讓旅客來到關山充分感受四季不同的農村風情。
離開紅石溪後,車道進入「親山段」,隨著地勢漸高,車道也開始出現緩緩的上坡。在車道最高點有一座由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興建的「縱觀日月亭」,可在此稍作消息並遠眺關山鎮全景,令人神清氣爽。過了縱觀日月亭後,沿路有桃花心木區,夾道樹蔭涼爽無比,沿卑南溪河岸往前,就可回到原點親水公園。

鹿野二層坪水橋

台東農田水利會在鹿野鄉瑞隆村重新建造的二層坪浮圳,拱橋造型加上古樸風的仿古磚完工後,水圳比農田高,在田間格外突出,特殊景觀經過民眾口耳相傳,近來已成為鹿野鄉新景點。


電光部落

電光部落Kaadaadaan位在海岸山脈西側的山麓,和臺東關山鎮隔著卑南溪遙遙相對。此地舊名為雷公火,相傳是因為這裡有泥火山,在夜裡經常引發火源,居民認為那怪火是閃電引起,而閩南語將閃電說成雷公,所以用「雷公火」稱呼。
來到電光部落,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電光國小。電光國小是一個不到40人的迷你小學,但因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成果豐碩,榮獲教育部全國十大經典特色小學和商業週刊全國百大特色小學的殊榮。其中電光國小推廣的竹炮體驗和阿美族傳統打擊樂器表演更是招牌絕活。
竹炮是一百多年前清兵入侵時,當地阿美族人用來嚇唬敵人的利器,如今則變成最夯的遊客體驗活動;傳統阿美族打擊樂器表演,是師承臺東旮亙打擊樂團,如今也變成是電光招待來賓的重點項目。

武陵綠色隧道

武陵綠色隧道位於舊台9線武陵段,入口在台9線357K處附近。只要依循著往武陵監獄的指標,便會發現此段公路是密林成蔭、景色宜人的綠色隧道。在省道截彎取直之後,車輛減少,此一路段反而成為休閒漫步的好地方。
長達數公里的綠色隧道中,兩旁樟樹、木麻黃緊密相連,散發著山林間特有的芬多精及淡雅的香味,保持自然風味且極具生態意義的排水溝-草溝、土溝,也留住了台灣往昔景觀道路之美。在此徜徉徘徊或乘騎自行車,悠遊於這條迷人的綠色公路,讓民眾可以忘卻世俗的煩惱。


鹿野高台觀光茶園

鹿野高台觀光茶園是臺東縣境開發較早的茶農區,由於氣候因素造就「早春晚冬」的特質,加上山坡地排水佳,非常適合種植茶葉。這裡出產青心烏龍、台茶12號、台茶13號「福鹿茶」都相當知名。
茶園居高臨下,視野甚佳,其溪谷地形與平原聚落的空間,更是成為熱愛飛行傘和滑翔翼運動人士的最愛,近年的熱氣球嘉年華也以此為舞台。

初鹿牧場

初鹿牧場位於台東縣卑南鄉,面積大約60公頃,初鹿牧場處於高度約200至390公尺,初鹿牧場也是全國坡地集中牧場之最;初鹿牧場是民國六十二年成立的,為國有台灣土地銀行所經營的;初鹿牧場位於高台地,坡度不大,排水良好,且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因此牧草生長旺盛,終年可供應青割牧草。
初鹿牧場園區寬乳牛是主要的經營目標,也是初鹿牧場的特色之一;初鹿牧場的乳牛是從加拿大進口的,且以品質較佳的溫帶苜蓿草餵養,才生產出香濃可口的牛奶,品質絕佳,味道獨特香濃,初鹿牧場裡除了有新鮮的初鹿鮮乳可以購買之外,還有霜淇淋也是一項受歡迎的食品喔!由於霜淇淋是用初鹿鮮乳製成,香醇可口的風味更是令人難以忘懷;由於來到初鹿牧場遊客越來越多,因此逐漸地發展成為台東縣的一個觀光的景點,初鹿牧場除經營牧場外也開始推動當地旅遊,吸引更多的民眾前往初鹿牧場觀光。


鹿野高台熱氣球

鹿野高台是龍田北側一處高地,海拔約350公尺,由於其特殊的地理條件,成為東部一處優良的天然空域活動場地。熱氣球區位於鹿野高台台地中央,國際熱氣球嘉年華舉辦時間大約是每年六至八月,平時熱氣球無活動時這裡是滑草的熱門場地。
熱氣球是無動力飛行裝置,除了利用高純度液態瓦斯點火製造熱空氣增加上升力之外,其餘都必須要配合天候狀況與風向。熱氣球球皮對高溫及冷熱溫差十分敏感,故熱氣球飛行時間只有涼爽的清晨或傍晚,遇到下雨也須嚴防球皮內外溫差過大造成破裂。
從2011年的夏天開始,每年6-8月來自國內外的熱氣球都會在鹿野高台爭先恐後亮相。
旅客在鹿野高台享受藍天綠地的夏日時光,看到熱氣球徜徉在臺灣的天空,熱氣球在蔚藍的臺東天空妝點出絢麗色彩,讓旅客度過美好的時光,臨場體驗熱氣球乘載夢想、起飛的這一份感動。。


卑南鄉布農部落

布農部落位於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由布農文教基金會所設,為白光勝牧師一手創立,凝聚族人力量共創就業生機,布農部落園區開放給原住民創作者展示各種現代鐵雕、木雕、石板藝術品,布農文教基金會並提供就業機會給布農部落青年,讓他們找回原住民對於傳統文化的認識與自信,也提供我們一個體驗原住民生活文化的機會,布農部落所呈現的各項展示作品,顯示原住民的藝術創作風味為主。


台灣原生應用植物園

位在初鹿牧場旁的卑南鄉山區,為台東縣藥用植物發展學會及相關產、官、學界所共同推廣之示範植物藥園,整個園區中主要建設面積大約20公頃左右,另有200多公頃的藥草園區,種植有2000多種藥草,而且99%是台東原生種,為了讓台東的藥草更有效的被認識與應用,分別與中國醫藥研究所等學界及台東農業改良場合作園圃經營背景為創立生物科技(股)公司,其經營團隊由總經理亦為現今知本湯的大飯店之楊總經理親自率領成軍,並結合多家溫泉飯店與相關業者共同出資成立了「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並於2005年3月初正式開幕。台東地理位置絕佳,加上有太平洋洋流與黑潮協助調節氣溫,台東一年四季天氣皆適中且幾乎都不缺水,又擁有全台唯一具有熱帶雨林氣候的島嶼--蘭嶼,這又讓多樣性生物更添豐富。光以藥草來看,當年日本人曾經在台東知本與太麻里一帶遍植藥草,除了進口,更有不少是台東的原生種,例如有可治療肺結核與毒蛇咬傷的「千金藤」、可治療蛇毒的「七葉蓮」、可治療瘧疾的「金雞納樹」等等特殊且不易看到的品種,台東所擁有的藥草種類高達2000多種,可以稱得上是「台灣藥草的故鄉」。


利吉惡地及小黃山

利吉惡地位於卑南鄉利吉村,這裡又稱利吉月世界,利吉惡地原是堆積在海底的泥層,因為地殼板塊運動,所以被推擠出地表,但地形的質地軟弱,長期雨水沖刷,草木不生,形成了雨蝕溝滿布的獨特景象,是台灣少見的美景,若想看清楚利吉惡地的奇景,遊客不妨從卑南大橋或利吉橋上眺覽。


鸞山部落

保留原始林相的「阿凡達」秘境
延平鄉鸞山村在臺東山脈西側,這裡布農族語叫Sazasa,意指「肥沃土地」的意思。早期布農族的活動範圍都是在中央山脈一帶,這裡的布農族是在日治時期被強迫遷移過來的。
鸞山這兒擁有臺灣中低海拔的原始林,裡面包含上千棵珍貴原生白榕樹,身處其中,宛如置身阿凡達的夢幻情境。在這兒的原生榕樹又被稱為「會走路的樹」,因為榕樹的氣根會不停擴展蔓延,原生枝幹枯萎時氣根也會取而代之,就像樹木不斷在移動一般。
來鸞山森林博物館可以依照時間長短規劃行程,這裡除了可以聽身為布農族人的阿力曼解說遷移的歷史,走進博物館內,可以學習布農族的山林智慧,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生活回歸最單純的步調。若有事先預訂在這裡用餐,那將可以品嚐到傳統布農族美食,在都市的餐館裡可是吃不到的。


星星部落

夜間的台東市活動較少,晚上若有地方喝咖啡、看流星還能欣賞璀璨的台東夜景肯定會大受歡 迎,位於197線上的星星部落景觀咖啡位於海岸山脈起點,這裡環境開闊景觀一流擁有台東地區最美的夜景,因為光害少,天氣好可以見到滿天星斗,因此命名為 星星部落,主人是一對年輕好客的夫妻,老闆拉花的功力一流,讓人印象深刻。

知本溫泉:

知本温泉素有「东台第一景」的美誉,早年在河床上即有温泉汨汨冒出,属碱性碳酸泉,无色无味无臭,水温高达百度以上,泉质特佳。由知本溪将知本分为内外温泉区,内温泉区虽然开发较晚,但因有五星级温泉观光饭店进驻,成为当地大规模的商业区,也吸引了更多要求高质量服务的外国观光客前来。知本温泉区属于原住民聚集地,因而出产原著民美食及各式山菜野味,除了山产店林立外,到处都有贩卖释迦、菠萝、洛神花等特产的小贩,别有东台湾的一番风情。